整個芯片制造過程有三道工序十分關鍵,分別是光刻、刻蝕和沉積,三道工序需要通過光刻機、刻蝕機以及薄膜沉積設備來完成。設備總成本占到芯片產線總投入的65%,重要性可見一斑。中國之所以無法生產先進的制程工藝芯片,很大原因在于這些用于生產芯片的關鍵設備無法自產。當然,也不是所有芯片制造設備都被海外企業壟斷,中國半導體設備制造商——中微公司在刻蝕機領域就掌握著極為先進的生產技術。據悉,中微公司成功研制出3n
了解更多05-13 / 2021
老美王牌芯片企業發布2nm了,國內呢?2019年的時候,臺積電的張忠謀就曾表示,半導體市場已經不再是此前的樣子了,而臺積電也就成了各家的必爭之地。其實這句話也沒有過多的夸張成分,現在來看,老美邀請過去建廠已經在進行著,日本也邀請過去建封測廠了,而在28nm都或將缺貨到2022年的情況下,臺積電也來國內擴產了!老美在邀請十幾個半導體方面的巨頭開會時想讓芯片制造業回流的心呼之欲出,當IBM 成功研發
了解更多05-13 / 2021
關注科技圈的朋友可能知道,近日有外媒在走訪了中國大陸20余家半導體設備廠商之后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等到2024年中國芯片自給率或有望達到10%。毫無疑問,這10%的自給率給不少關注中國芯片發展的人澆了一盆冷水。難道中國芯片產業與外國同行的差距真就這么大嗎?3000名半導體工程師回國事實上,根據現有資料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純國產芯片制造水平還停留在90nm,即便是28nm也由于良品率的原因還無法進行
了解更多05-13 / 2021
對龍芯Loongson 2K1000的支持工作終于在即將到來的Linux 5.13內核中被合并。雖然基于MIPS的Loongson處理器以對開源社區極為友好而聞名,并一度被Stallman提及,但在過去的幾年里,老的2K1000系列的支持一直被排除在外,直到今天才被納入內核主線。了解更多:http://lkml.iu.edu/hypermail/linux/kernel/2104.3/03713.
了解更多05-10 / 2021
國產芯片龍芯3號(圖源:新華網客戶端)“芯芯之火,可以燎原。”這是胡偉武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貼在龍芯辦公樓一層大廳里的醒目標語。胡偉武是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師從我國計算機事業重要創始人、曾為“兩彈一星”造計算機的夏培肅院士。多年來,胡偉武和他掌舵的龍芯在集成電路行業里埋頭苦干,但并不為普通民眾所熟知。現在,隨著國家對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日益重視,作為芯片行業“國
了解更多05-08 / 2021
近期,龍芯公布自主指令集LoongArch將正式發布,這一消息對于國產芯片來說算是近年來的一大利好消息,說它是重大突破一點也不為過。從國內CPU來說,現有芯片大多數都基于海外廠商的架構,華為、飛騰、展訊等為ARM架構、海光是AMD授權的x86架構、兆芯(前威盛)是基于x86,這些CPU芯片從設計上我們的確可以自主研發,但是在架構這塊完全被海外廠商把控。 一旦有特殊情況,海外廠商完全可以掐斷,
了解更多05-07 /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