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王牌芯片企業發布2nm了,國內呢?
2019年的時候,臺積電的張忠謀就曾表示,半導體市場已經不再是此前的樣子了,而臺積電也就成了各家的必爭之地。其實這句話也沒有過多的夸張成分,現在來看,老美邀請過去建廠已經在進行著,日本也邀請過去建封測廠了,而在28nm都或將缺貨到2022年的情況下,臺積電也來國內擴產了!
老美在邀請十幾個半導體方面的巨頭開會時想讓芯片制造業回流的心呼之欲出,當IBM 成功研發 2nm 制程芯片時,也有不少網友開始擔憂,這難道是老美再一次領先?那么國內芯片產業鏈實力呢?
一份調查傳來,揭開國內現狀!
或許很多人關注半導體可能就是從去年特不靠譜限制芯片出口、華為不能夠再采購到芯片的時候開始。誠然,過去一年我們經歷了太多,有某某千億項目停擺,也有某某計劃拔地而起,超過140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更是創了近年來半導體方面的很高!
除此之外,眾多美媒諸如SEMI、《福布斯》都曾專門發文表示,中國正在加速崛起中國芯,今后將會如何如何。
但是呢?不管是否是夸大,在高速發展的情況下,我們還是需要看清現實。就像此前SIA表示去年國內是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市場的時候,就有質疑之聲發出,因為這個數據,或將有其他的可能性所造成。
那么國內究竟是怎樣呢?
外媒日經在某大會上公布了對國內20余家半導體設備廠商進行了調查采訪,這些數據還是值得一看的。
比如光刻機、蝕刻機。這兩個設備在芯片生產中所占比例是不言而喻的,沒有它兩你設計再好的芯片都沒用。那么提到這兩種設備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荷蘭的ASML 還有老美的設備,為啥?因為國產的,還不足夠起眼。
國內中微半導體表示,現在是能夠做到5nm蝕刻機水平,還與臺積電進行了合作,但是目前主要的出貨點就在于 14/28nm 芯片刻蝕機。即便是能夠提供5nm蝕刻機,可用的,不多!
那么國產光刻機呢?上海微電子目前可以做到90nm,而且還主要是90nm,用于28nm/14nm生產芯片的光刻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除此之外,諸如北方華創或芯源微,目前來說還不具備先進制程芯片設備生產能力!
預計 2024 年自給率有望達 10%?
基礎薄,底子差,這是我們的現狀,也是我們要改變的動力!
國家定下在未來5年實現芯片自給率70%的目標(去年定下的),但很多人也是心里沒底,而IC Insights也是給出最新預測,或將在2025年的時候能夠實現19.4%的自給率,其中,屬于我們大陸廠商的約為10%。
可以說我們的中國芯攻關任重道遠。
但值得一提的就是國產化需求迫切,廠商積極擴產。前者是長江存儲嚴控供應鏈,力求減少對美技術依賴!后者諸如中芯、華虹都開始擴建28nm的產能,穩住腳跟,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啊!
每一次的革新每一次的競爭,其背后都是不斷的投資與研發,還有技術的積累,多方的配合,國內芯片設計領域有“華為”,芯片制造領域我們也期待有“華為”的出現!這道路漫漫,我們還需多努力!甚至是很長一段時間見不到成績,但相信有光,一定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