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國內芯片產業,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華為海思,該司在中高端芯片領域收獲累累碩果,芯片設計技術也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最近芯片界的“黑馬”企業——紫光展銳在5G領域也取得非常亮眼的成績。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芯片企業在另外的芯片賽道默默發力著。
據媒體周二(7月20日)最新報道,紫光集團旗下的子公司紫光股份負責人受訪回應,該司自2019年起就已經著手研發網絡芯片,并且該司研發16nm工藝制程的網絡處理器芯片已經于去年正式投片。
據悉,這款網絡處理芯片是由紫光股份旗下的新華三自主研發的,除了采用16nm工藝制程,還擁有4096個硬件線程和256個處理核心,其晶體管數量高達180億個,線卡性能可達2.4Tbps,完全可以滿足互聯網主要網絡需求以及運營商正常運作。
當前,該款芯片正在與產品進行適配測試,預計搭載該款網絡處理器芯片的“智擎660”系列網絡產品將會在今年第四季度發布。
另外,該司負責人還透露,在完成16nm工藝制程芯片的階段性勝利后,新華三將繼續進擊挑戰研發7nm工藝制程的“智擎800”系列芯片,并且秉承量產一代、設計一代的芯片研制原則,保持公司在芯片行業的穩步發展。據介紹,這款芯片的處理核心數將突破500個,晶體管數量也將達到400億個。
實際上,紫光股份主要聚焦的領域并非網絡芯片研發,而是云技術和網絡等方面。但該司在芯片研發上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其主要業務領域的發展。我國還有很多像紫光股份這樣默默推動芯片國產化發展的企業,隨著越來越多“芯”突破的出現,芯片國產化有望加速完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