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相關的消息是近段時期以來廣大網友所熱衷關注的重點,自打進入2021年以來,中國航天在宇宙探索領域不斷創下輝煌佳績。除了中國空間站這個近段時期最火熱的焦點以外,在稍早之前發射成功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以及配套的“祝融號”火星探測車,同樣是廣大網友聚焦的亮點。天問一號作為高度精密化、融合了中國頂尖航天科技的火星探測器,其在綜合設計上必然采用了大量的革新技術。而據央視新聞的披露,天問一號上實際裝配使用的是我們中國自研的“麒麟”操作系統,并非是外國公司所研發的其它系統,這是真正的百分百中國技術。其系統的響應速度甚至達到了8毫秒這個極快的程度,其研發歷程更是堪稱傳奇,是用12萬行代碼創造出來的奇跡。
如何在精密的火星探測器上實現技術領域的不受制于人?用上百分百的中國制造來完成火星探索。對于中國航天人而言,這是擺在眼前的一座等待攻克的大山難題。為了讓中國的火星探測器用上中國自己開發的操作系統這一目標,負責研制麒麟系統的科研團隊接過了重擔。據央視報道介紹,負責研制麒麟系統的科研團隊,其平均年齡甚至還不到30歲,早在當年嫦娥三號的任務中,該團隊就已經成功研制出了實時響應精度為8毫米的操作系統。就實時響應精度這一關鍵性能來講,8毫秒的成就已經領先于一般操作系統的20至30毫秒太多,這又是一次中國科技所取得的領先成就。
在順利完成了嫦娥三號的任務之后,團隊緊接著就接到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操作系統的研發任務。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研發操作系統的任務,相較于之前的嫦娥三號任務來的更加高難度,研發團隊反復嘗試了綁定CPU和設置優先級等多種辦法,始終無法達到之前嫦娥三號操作系統的8毫秒實時響應精度。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事關重大,必須得用上最好的操作系統,不能比嫦娥三號的操作系統還有所退步。
到了這種關鍵時刻,研發團隊再度發揮了攻堅克難、迎難而上的精神,經過反復開會探討與集思廣益,終于找到了提升實時響應精度的新思路。然而這時候,距離系統預定的研發完成交付時間已經非常之近,為了能夠按時完成任務,整個研發團隊加班加點地與時間賽跑,在累計修改了超過12萬行系統代碼之后,終于將天問一號操作系統的實時響應精度提升到了8毫秒,達到了預先計劃的設計指標,圓滿完成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操作系統的自主研發任務。而從最初項目立項到完成任務,整個團隊的任務耗時還不到半年時間,這無疑又是一次足以載入史冊的成就。
目前,被冠以“麒麟”之名的最新操作系統已經廣泛應用于中國航天各個領域,不止應用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上。從最新的中國空間站再到北斗衛星全球定位導航系統,麒麟系統已經得到了全面鋪開覆蓋、廣泛應用,成為了中國航天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