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產龍芯中科傳來一則好消息,在統信軟件與龍芯中科的一次小型會談中,龍芯中科的副總裁張戈對外透露了龍芯的發展近況,稱新一代基于自主指令集的龍芯3A5000和3C5000即將面世。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不是龍芯中科第一次傳出有關3A5000和3C5000的消息,早在去年4月和8月,將相繼有消息透露稱龍芯3A5000CPU和3C5000CPU已經完成流片。
龍芯中科是國產CPU的領航者,在這一領域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2002年8月10日“龍芯一號”的誕生標志著我國首次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的通用高性能微處理芯片。可以說龍芯系列芯片的研發是我國國產CPU探索的開始,在不斷的探索中,龍芯中科在龍芯系列芯片方面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性成就。
龍芯中科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國內比較知名的科技企業,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樣一家科技企業是從一個小小的課題組不斷發展壯大的,龍芯中科正式成立的時間為2010年,而我國對龍芯系列芯片的研究從21世紀初已經開始了,只是當時的資金能力有限,芯片研發的規模比較小,直到2010年龍芯中科的成立,龍芯系列芯片的研發規模才得以進一步擴大。
龍芯中科成立后又成功研制出多款高性能的龍芯系列芯片,極大地推動了國產CPU的進步。各界對這一次龍芯中科即將發布的3A5000和3C5000充滿了期待,據龍芯中科方面透露,這兩款CPU較上一代CUP在性能上有很大的提升,有望達到AMD的水平。據悉,兩款CPU使用的均是12nm工藝,其中3A5000是4核,而3C5000是16核,其主頻可能會提升至2.5GHz以上。雖然這兩款CUP在很多方面還追趕不上英特爾,但就目前已經公布的信息來看,3A5000和3C5000足以讓人期待了!
龍芯系列芯片的應用范圍相當廣泛,在政企、安全、金融、能源等多個領域均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不同型號的CUP也被應用到了不同的領域,比如龍芯2號系列主要應用與工控和終端等領域,而龍芯3號系列在桌面和服務器等領域的應用比較常見。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我國航天局還成功發射了首枚使用“龍芯”的北斗衛星。
龍芯即將推出的這兩款CPU也將應用于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領域,將為人們帶來不一樣的體驗。據了解,3A5000主要面向個人計算機,采用的是4核設計,單核跑分在30萬左右;而3C5000主要是面向服務器的,采用的是16核設計,可支持4路至16路服務器。總的來說,外界對龍芯系列芯片的期待值是比較高的,不知這次龍芯中科能否再創國產CPU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