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一聊:龍芯中科正式官宣!18年的努力沒有白費,“中國芯”迎來全新突破。
中國在芯片領域的劣勢,在華為遭受相關限制之下被暴露得一覽無遺,對于歐美技術的過度依賴,也是國產技術一直發展不起來的原因,此前除了華為熱衷于“自主創新”之外,其它的科技企業一直遵循著“造不如買”的商人思維,從而拖垮了中國半導體領域的整體布局。
如今國內的工業水平已經提高了不少,也已經有足夠的能力研發國產芯片了,在華為事件之后,也徹底喚醒了中國人該有的斗志,國內隨之誕生了眾多的芯片巨頭,他們自主研發出了很多的技術,具備著很高的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均來源于中國團隊。
國產芯片傳來好消息
而“中國芯”最具代表的就是“龍芯”了,從龍芯一號到如今的龍芯三號,集結了一大批優質科研人員的努力,很多人都從壯年熬到了白頭,每一次的技術升級都帶來了巨大的進步。
但由于“龍芯”的制造擁有著一定的保密性,基本上都是由國內完成制造生產,并不會交由其它代工廠完成代工,受限于國內的整體工業制造水平,此前龍芯一直無法邁入中高端芯片行列。
龍芯中科正式官宣
而這一次“中國芯”傳來了好消息,“龍芯”終于等到了,龍芯中科目前已經正式官宣,最新的龍芯3A5000/3C5000 系列產品很快就問世了,這是基于自主指令系統打造的一款全新的“龍芯”產品。
新款的龍芯將采用12nm的制程工藝,在性能上將得到很大的提升,而其中的龍芯3A5000系列目前已經實現了流片,采用了4核心的配置,在內存控制器以及帶寬上都進行了優化,另外龍芯3C5000也將在今年完成流片,預計在明年將實現量產商用。
龍芯擁有哪些先進技術
要說到真正能代表“中國芯”的,那么必然是非“龍芯”莫屬了,“龍芯”是由中科院牽頭研發的,所成立的龍芯中科大部分的研發人員都是中科院的,研發人員這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如今“龍芯”迎來12nm的突破,隨后將會迎來更為尖端的7nm、5nm的技術突破。
“龍芯”是目前國產芯片中自主化最高的一款芯片,擁有著絕對的自主權,在核心技術上基本已經剔除了國外的技術占比,第一顆的龍芯在2002年就誕生了,經過了18年的技術攻克,龍芯完全稱得上“中國芯”的稱號。
這也是國內目前唯一能夠自主生產、設計研發的芯片,而12nm的工藝,依靠目前中芯國際的工藝水平生產出來并不難,目前中芯國際已經在嘗試利用DUV光刻機多重曝光實現7nm芯片的試產,這對于“龍芯”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好消息。
龍芯還有著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自主化的指令集,眾所周知目前最為先進的指令集是ARM或者是X86架構,ARM主要用于手機芯片的生產,而X86的范圍就比較廣了,但“龍芯”并沒有采用這兩個架構,而是自主研發了LoongArch指令集。
雖然研發指令集架構非常的難,但最終“龍芯”的研發人員還是堅持下來了,目前的指令集并不是很先進,但也在不斷地完善當中,有了自主研發的指令集也進一步提高了“龍芯”的自主化占比。
國產芯片迎來新機會
“龍芯”的研發已經歷經了18個年頭,從“龍芯一號”誕生開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都是孤軍奮戰,但如今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在體驗到沒有核心技術的痛苦之后,國內的芯片企業也逐漸團結了起來,開始全力攻克芯片領域的關鍵技術。
僅僅在2020年,新增的半導體企業就超過了兩萬多家,如今在芯片研發設計以及封裝測試上,我們的相關技術已經比肩國際頂尖水平,最大的劣勢在于芯片的制造上,而其中最大的難題在于光刻機的研發上,雖然由上海微電子研發的28nm國產光刻機即將問世,但對于目前的需求來說遠遠不夠。
好在目前中科院也在積極尋找可替代的半導體材料,而目前在碳基芯、光子芯片上,我們都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效,這也將成為我們彎道超車的關鍵因素,而這一次“龍芯”的12nm芯片,主要針對的是PC市場,在相關性能的表現上已經足以比肩AMD了,國產芯片是將迎來全新的希望,對此你們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