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硬件水平的不斷發展,芯片工藝已經發展到了5nm時代,并且臺積電、三星都公布了其3nm、2nm計劃。雖然說5nm、3nm甚至2nm工藝能集成更多的晶體管,并會帶來性能方面的大幅提升,但是在當下主流的手機市場,尤其是5nm工藝驍龍888翻車之后,7nm工藝芯片成了安卓陣營最受歡迎的處理器。并且7nm工藝芯片的用途相當廣,只要掌握7nm,國產手機芯片、PC處理器就都能實現自給自足。
但是,目前全球能掌握7nm制程工藝的只有三星和臺電,英特爾雖然公布了其工藝發展藍圖,但2022年才有望實現生產。不少網友表示,我國進步最快的中芯國際,什么時候才能實現7nm工藝芯片的量產呢?
去年中芯國際就對外宣布,早已完成了對7nm工藝的研發任務,很快將就會進入試生產階段,但這幾個月,關于國產7nm,中芯國際久久沒有消息。
不過,近日中芯國際也對外放出了一些消息,一方面是關于中芯國際第二季度的營收、產能數據,另一方面就是關于將7nm制程工藝的回應。
首先,在FinFET工藝產能方面,中芯國際表示已經達產,每月1.5萬片,產能基本滿載,并且客戶多樣化,不同的產品都導入了,新客戶在不斷的進來。要知道,FinFET工藝是當下三星、臺積電5nm及更成熟工藝所應用到的技術,而中芯國際FinFET則包含了14nm、12nm和N+1、N+2工藝。
據悉,N+1工藝已經量產,與現有的14nm工藝相比,性能提升了20%,功耗降低了57%,邏輯面積減少了63%,相當于臺積電“殘血版”7nm工藝,而N+2工藝則比N+1性能更強,消息稱,今年年底中芯國際就將進入N+2工藝風險試產階段。
其次,即便年底將試生產N+2制程工藝,但中芯國際梁孟松表示,集成電路沒有彎道式超車和跳躍式前進。這說明,中芯國際幾乎不會從14nm跳躍式發展到7nm,7nm很可能會放在N+2工藝之后,中間將會插入12nm、10nm等。更重要的是,在7nm領域,臺積電、三星的良品率已經很高,中芯國際快速步入7nm階段與臺積電、三星競賽,明顯非常吃虧。
更何況,打造更先進的工藝,會大幅增加研發上的投入成本,而現階段中國半導體需要的是穩步發展,尤其當全球陷入“缺芯潮”,晶圓開始漲價,此事提高成熟工藝產能,解決芯片供應問題、提高企業營收是當務之急,這才能推動中芯國際向更先進制程邁進。
其實,在先進工藝方面,中芯國際還無法擺脫對美國技術的依賴,并且在采購ASML光刻機方面還面臨著美國的重重阻撓,但是,中芯國際在成熟工藝方面正在克服困難,擺脫因為美國方面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并且也在加速設備的安裝,畢竟相對于臺積電、三星而言,產能還非常低,并且14nm工藝居多。
相信在國家利好政策,2025年自給率70%的鐵令面前,中芯國際N+1、N+2、7nm制程能快速并穩步實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