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20年艱難曲折的龍芯即將在科創板登陸的消息讓人大為振奮,如此“硬核”的芯片公司終于要上市了,科技君認為龍芯成功的意義已經遠超華為海思麒麟芯片的成功。龍芯的研發歷經磨難,缺資金、缺經驗,遭遇“漢芯”事件后被客戶質疑,由學術團隊向商業公司轉型等等。
但是很幸運,龍芯一次次化險為夷堅持下來了,龍芯的研發團隊不僅包括以胡偉武博士為首的新生代科學家,甚至還有參與“兩彈一星”的老研究員黃令儀,在華為、兆芯、瀾起等一大批公司紛紛夠購買國外技術授權,采用外商的芯片IP來設計CPU,做得風生水起時,龍芯另辟蹊徑,低調研發了自主指令集LoongArch。
在CPU的前端設計和后端設計都做到了高度自主化,核心IP完全自研,龍芯3A5000的單核性能甚至已經超越7納米的ARM處理器水平,龍芯已經應用于北斗等領域以及個人電腦等民用領域。
所以,到目前為止,國產CPU處理器芯片發展勢頭非常好,兩條腿走路:一條以龍芯為代表堅持自研,另一條以華為為代表基于國外的X86、ARM架構來設計國產CPU芯片,互為補充不斷前進,假以時日,國產芯片生產設備突破時,國產芯片將無敵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