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于臺積電官網
據臺媒報道,臺積電因應美國最新“出口管制”實體清單變化,內部第一時間啟動盤點機制,全面停接有疑慮的客戶訂單,以符合所謂的美方法規。
供應鏈消息顯示,臺積電內部盤點后,清點出飛騰等間接透過IC設計公司下單部分,每年下單量不到1萬塊晶圓。在2020年,臺積電產出300毫米晶圓約1239.8萬塊,飛騰占比僅為約0.08%,算上其他調整影響合計也不超過3%。另一方面,臺積電相關產能騰出后,已快速由車用芯片等急單填補,生產線仍滿載運作,未受美方新措施影響。
01
原因與飛騰被列入“實體清單”有關?
上周,美國將飛騰等七家中國大陸超算公司列入管制名單,市場并點名臺積電有為飛騰間接提供晶圓代工服務。面對相關議題,臺積電于11日表示,臺積電會遵循“所有法律規范”,一定會按照“出口管制”規定執行。
(美國商務部網站截圖)
根據美國商務部8日發布的公告,被列入所謂“實體清單”的7個中國超級計算機實體分別為:
天津飛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上海集成電路技術與產業促進中心;
成都申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
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
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
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
封殺原因是上述企業涉嫌“破壞軍事現代化的穩定”。
針對美國商務部宣稱將7個中國超級計算機實體列入所謂管制“實體清單”,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4月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國政府為了維護自身科技壟斷和霸權地位,遏制中國發展,一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濫用實體清單,不擇手段地惡意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中方對此堅決反對。美國在超級計算機領域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由來已久,但中國超級計算機依然憑借自主創新躍居全球領先地位。美國的遏制打壓阻擋不了中國科技進步發展的步伐,只會更加堅定中國自主創新的決心和意志。中方將采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02
飛騰影響幾何?
據OFweek電子工程網了解,飛騰是國內領先的自主核心芯片提供商,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天津市濱海新區政府和天津先進技術研究院于2014年聯合支持成立。
自第一顆飛騰處理器研制成功開始,飛騰的技術演進已走過20余年的歷史。飛騰CPU產品具有譜系全、性能高、生態完善、自主化程度高等特點,目前,飛騰旗下已形成了騰云S系列高性能服務器CPU、騰銳D系列高效能桌面CPU、騰瓏E系列高端嵌入式CPU三大產品線,擁有4大類、近90個行業聯合解決方案,覆蓋信創、電信、金融、能源、交通、醫療、數字城市、工業制造等行業領域,合作伙伴已有大約1600家。
2020年,飛騰收入達13億元,年增幅達5.2倍,芯片交付也從20萬片增至150萬片,預計2021年收入有望突破20億元,芯片交付目標200萬片以上。
顯然,美國或是因為擔心中國的高性能計算機芯片為軍用超級計算機提供動力而將飛騰等企業/機構列入 “實體清單”。而“實體清單”所帶來的的直接影響,會對被列入名單的企業施加高技術產品出口限制。
對于飛騰而言,飛騰現在流片主要通過臺積電和三星,即使部分已轉至中芯國際,但目前看來列入實體清單對飛騰的影響并不明顯,但未來是否會觸發無限追溯機制仍然有待觀察。但可以明確一點,美國對中國科技產業崛起越來越焦慮,只有繼續加大自主研發力度,全方面超越才是對抗“實體清單”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