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自誕生之后就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它在其中付出的努力,大家應該也都看在了眼里,雖然美國多次從中阻撓,但華為自始至終都沒有放棄,如今在屏幕芯片領域又有了新的成就,并且已經進入到試產階段。
華為的發展受到美國限制,尤其是EDA軟件
華為這一路走來確實是非常不容易,尤其是隨著它在通訊等各個領域的表現越為亮眼,美國對它的關注度就會持續提高,最終還是沒能逃過美國的魔爪,陷入到生存窘境當中。
大家在日常新聞當中應該對此事多多少少有所了解,就是在前年5月份的時候,美國再次使出了它慣用的手段,將華為拉進了實體清單當中。
在這里補充說明一下,提到的這個實體清單,其實就是美國的一項政策,對外宣稱出于國家安全考慮,在沒有得到同意之前,其國內的商家不得向名單中的企業出口任何產品。
美國的限制政策發布后,許多企業都無法再和華為進行合作,芯片以及元器件等都出現了斷供的情況,在這之中更受打擊的是EDA軟件得不到供應。
大家都知道在EDA軟件有著領先地位的就是Synopsys、Cadence和Mentor,它們在美國的限制條件下,無法再向華為出售EDA軟件,雖然華為在當時還有一些存貨,但并不能保證它的持續性發展,得不到最先進的EDA軟件支持,就意味著華為海思無法設計出更高性能的芯片。
屏幕芯片究竟有何用?
好在華為海思沒有放棄,反而在美國的刺激下,還不斷還加快了其發展的步伐,之前華為海思將重點放在了芯片設計研發上,并沒有進入芯片生產制造的全領域,在美國不斷壓迫的情況下,華為不得不逐漸放寬其發展領域。
如今華為在屏幕芯片方面也有了新的成就,那華為的該項成就具體是什么呢?它發揮的作用又是怎樣的呢?其實屏幕芯片簡單來說就是驅動點亮屏幕所用的芯片,打一個比方,它就像是大家腦中的中樞神經一樣,對我們肢體以及大腦運轉起到了控制的作用。
屏幕芯片的作用其實也差不多這個意思,對顯示屏的畫面效果,性能高低起到了絕對性的作用,目前主要包括LCD屏幕和OLED屏幕等,它們之間的區別主要就在于發光原理不同,前者主要是靠背光層發光,后者則是在通電的情況下就可以自主發光。
華為海思打破韓企封鎖的90%市場局面
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在屏幕芯片領域,三星作為韓國的代表企業,在世界該領域的占比達到了90%,我國對外企的依賴程度非常高,但現在華為的成就顯然是已經在打破韓企封鎖的狀態。
其實早在2019年的時候,華為就已經對面板驅動IC進行了相關的研發,為此還成立了專門的部門,由此也可以看出華為對于該領域的發展還是極其重視的。
如今華為海思研制出的OLED屏幕顯示驅動芯片已經進入到了試產階段,在正常發展情況下,到今年年末的時候就可以將產品出售給相關的供應商,甚至還可以運用到華為自己的手機上。
屏幕驅動芯片在工藝方面,并沒有那么先進,一般采用的都是40nm或者是45nm,只有極少數會使用到28nm工藝,所以這就意味著我國廠商完全可以為華為研制的屏幕驅動芯片代工生產,減少對外企的依賴。
華為此項研究成果對其自身,以及我國屏幕制造產業的發展都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華為今后可以通過對屏幕芯片性能的不斷提升,運營到自家手機上時,就可以使手機在顯示方面表現得更加出彩,繼而提高手機競爭力。
而且屏幕芯片算是價值比較高的產品,通過對它的銷售,華為海思也可以從中獲得不少的營收,繼而減少運營的壓力,其中更重要的是終于可以在屏幕芯片領域,不再受到外企的封鎖,推動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