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享受電子產品帶來愉悅的同時,可曾想到過,電子產品的核心部件芯片制造難度有多大?專家表示,制造芯片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程,除了高端設備和大量軟件作為支撐外,在芯片設計時還需要一個框架,那么這個框架是什么呢?其實是一個指令集,是CPU所使用的語言。和我們接觸較多的C語言以及數據庫語言大有不同,就好比我們想寫一篇優美的報道,需要用大量的文章和語法將其組成文章。
芯片一樣,它的指令集就相當于我們在寫報道時所用到的文字。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芯片設計企業,比如紫光展銳以及華為海思等,但是讓人不敢相信的是,國內芯片設計企業所使用的芯片架構90%以上來自英特爾和ARM。目前市場上所使用的主流芯片架構也就剩下英特爾的X86和ARM公司的ARM。盡管我國很多家半導體企業多年前就開始基于免費開源的RISC-V架構設計芯片,但很多技術上還不夠成熟。
最主要的是很少出自于我國企業之手,不僅存在一定的風險,而且還很大程度上被限制。安卓系統也是開源的,但是由于谷歌gms服務掌握在別人手里,我們在使用時也是受制于人。尤其近年來,美國不斷加大對我國的芯片控制,不僅在出口上進行控制,在技術上也實行禁運。因此打造一套自主可控的芯片構架,對我國而言迫在眉睫。
讓人高興的是,國內企業不負使命,終于成功研制出一套屬于我們自己的芯片架構。近日,龍芯中科正式官宣,由中國自主研發的指令集架構Loongson Architecture已經取得核心技術上的突破,能夠兼容市場上主流的芯片指令集。該指令集架構也被稱之為是龍芯架構,此次成功被研制實現了國產CPU的歷史性跨越,跨出了我國芯片國產化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