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每天精彩不斷!
導讀:中國“龍芯”發布成果,打破ARM壟斷,芯片國產化迎來希望!
在我國的華為公司被打壓以后,就徹底的讓人們意識到了研發國產化芯片供應鏈體系的重要性,中國作為全球有名的制造業大國,同時又是國際有名的科技大國,我國每年對芯片的需求量都是巨大的,這些年來,中國一直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費國,我國每年僅僅是從國外進口的芯片規模就超過了2萬億,嚴重的依賴于國外進口芯片,也導致國產科技企業的發展很容易被人卡脖子,而這一次華為公司被打壓無疑就是最好的警醒。
盡管說中國在科技領域的發展速度很快,但是如果我們不能研發和生產出屬于我們自己的國產芯片的話,那么始終無法擺脫被人打壓的命運;所以現在國內也開始掀起了一股研發芯片的潮流,為了實現國產芯片的快速發展,我國不僅拿出了大量的資金和政策進行扶持,而且還制定了芯片發展的5年計劃,在2025年左右,實現芯片自給率70%;為了能實現這一計劃目標,國內的科技企業也都在不遺余力的發展著!
目前,在國產芯片領域,有人在自主研發芯片,同時也有人在研發光刻機等生產芯片的卡脖子技術,但我們卻忽略了一個核心的技術,那就是芯片的底層架構,要知道萬丈高樓平地起,想要芯片的性能出色,那么最底層的芯片設計架構無疑是十分重要的,而目前世界上主流的芯片架構都被ARM公司和英特爾公司給壟斷,所以國內的芯片研發實際上也都是基于國外的芯片架構上進行的研發,想要實現芯片真正的國產化,那么我們就必須要做到在底層的架構上也實現國產化!
對于芯片架構,很多人可能都不了解,其實這就是芯片指令集,直白點說就是CPU芯片使用的語言;是整個芯片運行和執行命令的根本;就在大家都一股腦的涌入芯片研發和生領域發展的時候,中國龍芯中科卻一心的研發芯片底層架構,經過多年的努力,龍芯正式對外發布了自己的成果,據悉,龍芯中科已經成功的研發出了屬于我們自己的龍芯架構(即指令集架構Loongson Architecture),這一指令集的成功研發,不僅打破了ARM等國外巨頭的壟斷,而且也意味著我們在芯片領域將實現芯片架構的“自主可控”,這讓芯片國產化也迎來了希望。
龍芯架構的成功研發,直接填補了我國在芯片架構領域的空白,有了我們自己的底層芯片架構,也能從根源上杜絕“卡脖子”的情況發生;有了我們自己的芯片底層架構指令集,以后國產科技企業在研發芯片的時候就不需要再花費大力氣去取得ARM和英特爾的授權了,而且我們也可以從最底層架構上就實現芯片的正在獨立自主的研發。
雖然說中國龍芯在芯片底層架構上前進了一小步,但這確實中國芯片自主研發道路上的一大步,如今國內的科技企業在芯片自主研發領域的熱情已經越來越高漲,相信要不了多久,我們就能研發出真正屬于我們自己的國產芯片來,那時候也將是美國芯片淪為“白菜價”的時候,不知道對此你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