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的汽車,包括四大類型:混合動力電動、純電動、燃料動力電池、其他新能源汽車等。而就目前來說,現有的新能源汽車普遍都是采用鋰離子電池作為動力能源。
但電池生產大部分是依靠以煤炭為主的化石燃料火力發電,這個過程會出現大量污染,而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年限和電池的壽命能否抵消生產過程中的污染是個問題。光從排放量上,電動汽車是比燃油汽車環保,但是從電池能源的整個生命周期來看,發電的污染、轉換的損耗、最后的回收加起來所花費的似乎還不如傳統燃油車。
其實,關于這樣的說法,業界專家早有解釋。很多人這樣的分析多是根據以前火力發電污染物排放的數值,其實從2010年至今,國內火力發電的清潔度已經大幅提升,污染物排放降低7成左右。而且,隨著科技的發展,到2025年還會有50%左右的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各種隱形污染物的排放也會降低。
另外,有關回收電池的問題,很多人對電池的理解還停留在1節廢棄的5號電池會對1平方米的土地造成污染50年上。其實,現在汞含量高的電池國家早就禁止生產了,而且電動汽車普遍使用的鋰離子電池重要是銅和塑料薄膜,與小電池不同,雖然也有污染物,重要來源電極涂覆材料。
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電動汽車進入市場,很多公司也在忙著搶灘布局,積極進行創新研究電池回收技術。
比如專業的電池回收處理和梯度儲能利用公司邦浦循環科技;廢舊電池循環再利用公司格林美、超威集團;再到北汽新能源、比亞迪等新能源車企。
其中,比亞迪利用儲能技術,將市場上回收來的電池在儲能電站實現再利用,當動力鋰電池使用壽命結束后,電池中的鋰、鈷、鎳等金屬均可再次化學回收再利用。我國鐵塔公司也與16家公司達成合作,通過回收車用電池來替代鉛酸電池,對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進行回收利用。
這么多公司都已經開始在電池回收、處理中發力,力求在動力鋰電池回收處理這一新興市場站穩腳跟。所以說,發展新能源并不能算是一種彎道超車,只是在發展新技術中必然會遇到阻礙罷了,一旦我們突破了這些技術瓶頸,可以預想,一定會帶來繼蒸汽、石油之后的第三次交通能源動力系統變革。